湖北工业大学自考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湖北工业大学自考热门
构建和谐社会自考不辱使命-自考
来源:湖北工业大学自考 发布时间:2011-03-10 查看:次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理想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祈盼。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很早就提出了“和谐”的概念。“和谐”虽然在历朝历代含义不尽相同,但却是当时社会贤达用来衡量理想社会的价值判断标准。
西周时期,有一位思想家叫做史伯的,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意思是说,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持续下去的。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它们得到平衡,这是和谐,因而使事物丰盛而成长起来。如果只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会完全被抛弃了。所以,过去的帝王用土和金、木、水、火相互结合造成万物。史伯眼里的和谐,就是世间各种不同的事物聚在一起,相互协调,取得平衡而得到长足发展,并不是追求同一,排斥异类。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则用“和”的概念来表达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调谐”;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和睦相处”;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崇尚“合群济众”;在处理与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论点为儒学创始人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以及儒学亚圣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些经典历经数千年,至今仍被奉为至理名言。
西汉时期,著名哲学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和谐观”,他说:“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汉代以下历朝历代,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阐释“和谐”观的更是举不胜举。而从实践层面追求、实现和谐社会的努力从来也没有停止过,但是有哪朝哪代实现了和谐,历史的回答是否定的。
自考将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教育本身的功能和特点决定了其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其高度的开放性、灵活性,业余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具有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无可替代的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在一个岗位工作。国外研究表明,一个人一生中平均要换五到六次工作。职业的变更和人员的流动迫使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学习、获得终身教育。而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应对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一个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实施,探索出一条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我国高等教育终身化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
那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到底能发挥哪些作用?日前中国高教学会自考分会在海南召开2006年自考年会,结合自考在实践中的巨大成功,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自学考试所具有的对学习者、学习时间、学习形式和专业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的特点,是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独特作用也正是由此产生的:首先,它为数千万没进大学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公正;其次,自学考试所具有的特点使它直接成为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的学习型社会的组成部分,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支柱力量;第三,它在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缩小了城乡之间、社会阶层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促进了社会成员间的和谐融洽。